农历二月十二,花朝节,传说是百花仙子的诞辰。节日期间,人们常常结伴出游踏青。闺中少女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,称为“赏红”。花朝节由来已久,最早在春秋的《陶朱公书》中已有记载。花朝节与中秋节相对应,因为二月为春季之中——仲春,八月为秋季之中——仲秋。所以,将二月半定为花朝节,八月半为中秋节。统称为花朝月夕。
现在的人可能对这个节日已经不再敏感,但在传统文化以及各种经典著作中,我们仍能找到它的身影。
比如红楼梦。
曹雪芹写红楼梦时,最常用的就是象征的手法。他也曾用各种花名来暗示人物的性格命运。比如,林黛玉是风露清愁的芙蓉花——多愁伤感,情深不寿。而薛宝钗是艳冠群芳的牡丹花——雍容华贵,端庄大方,与她稳重讨喜的性格非常相称。最古名花如美人,但有趣的是,林黛玉的生日也正是花朝节这一天,与百花仙子同日诞生。正是这样的伏笔,才会有黛玉死后,宝玉梦见她成了百花之王,掌管着各路花神。
而在《旧唐书·罗威传》中,也有“每花朝月夕,与宾佐赋咏,甚有情致。” 的说法。花朝月夕,既能特指农历二月十五和八月十五,但同时也能形容“鲜花烂漫的清晨,月华如水的夜晚”,代指所有美好的时光和景物。
其实,随着经济的全球化,各类文明交流更加频繁。很多传统的节日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。但是,在某个花朝月夕的美好时刻,我们还能有所怀,有所感,而不是胸怀中一片茫然空白。
这又何尝不是幸事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