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挺有趣的现象:超过1/3的花艺初学者表示,即使经过了基础课程的熏陶,在“花艺色彩”的搭配上仍然容易出错。
拿一款“花束”来举例吧。事实上,尴尬的情况往往在来到花市之后就已经发生——这个亮黄色配那个橙色应该不错吧?这边粉色玫瑰好像很新鲜!那个蓝色的飞燕草看起来好讨喜......
因为缺乏对产品的预判,结果就是:买了一大堆不知所以然的“花色”回来,任凭怎么搭配,都不会是你心里预期的那个样子。
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?原因大概有三点:
一、缺乏对色彩知识的运用;
二、只选择安全色彩;
三、凭借主观即兴选择色彩。
首先,需要说明的是:在课堂上学习了简单的色彩理论知识,并不代表就完事大吉了。
有心的学员会在老师讲解的基础之外做相关知识的拓展:无论是最基本的色环,色相,色调?还是不同国家的“色彩理论体系”......
越拓展,越延伸,方才越能接触到“色彩”的本质。而这些努力,也不过是“色彩瑰丽王国”中一点小小的皮毛。真正的难点终归结底还是如何去运用它。
要知道,好的色彩搭配不仅仅体现在单一的产品上,也体现在店铺整体美陈设计中——优质的色彩搭配绝对是潜在的“软营销”途径!
它不仅体现了店主的审美,更彰显着品牌的定位、内涵和品质。
其次,只选择“安全”的色彩——最常用,最讨喜的色彩总不会出做了吧?
宝宝百岁,粉色!求婚,粉色!结婚,粉色!送奶奶,粉......色?!送爸爸,粉.......不太好吧......
可见,这些所谓的“安全色彩”有时并不安全。
再次,凭借主观,即兴选择颜色。
这一型的花艺师多数都拥有一定的审美。遗憾的是,自我审美不是大众审美。如果你希望自己的产品能够被大众所接受,就要尝试从客户的角度出发。
早在第一节课上,花语茶香张老师就曾经讲解过,关于“产品构成”的三要素:即设计意图,构成要素,构成方法。
其中,“色彩”隶属于“设计意图”,是创作前需要率先考虑的“第一要素”。
张老师进一步解释道:“人的视觉感官对于事物的捕捉依次是:色彩,形状和质感——它直观而强烈。”
因此,想要产品能打动客户,必须要在“色彩”上下足了功夫。
但色彩的学习毕竟不是“一朝一夕”的事情。诚如前文所说,除了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外,还需要相关课外知识的拓展外,平日里也需要着重训练自己对于色彩的理解和掌控力。